2004年8月5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法案大观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特许出监的囚徒唤醒植物人女儿
本报记者 蔡亮 通讯员 杨志文 徐建平 姜干昌

  为了挽救女儿的生命,一位服刑人员被特许出监探亲。而在这个过程中,从监狱到社会,从领导到普通犯人,许许多多相关和不相关的人用他们的真情,架起了一座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
    
  7月22日下午17时,位于衢州闹桥的浙江省第一监狱缓缓打开了大门,一辆乳白色的轿车驶出高墙,向东急驰而去。飞驰的轿车内,有一位身着囚服的特殊乘客,他是在省一监四监区服刑的犯人谢友松。此时,他被特许出监探亲。车内随行的3人是副监区长洪小明、警官邱明华和松阳县西屏镇北山村村主任郭土根。
    事情要从几天前说起。
    7月10日晚,松阳县西屏镇北山村17岁少女谢丽燕搭乘同学的摩托车在金丽公路松阳段游玩时,不慎翻入了2米深的路沟。驾车的同学只擦伤了几处皮,而谢丽燕却满脸鲜血,昏死过去。经医院诊断,谢丽燕身上两处骨折,多处外伤。更为严重的是,她颅内淤血严重,导致昏迷,生命垂危。
    谢丽燕是谢友松的宝贝女儿。她从小聪明伶俐,相貌俊秀,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就在她11岁时,谢友松因犯罪被判处13年徒刑,进入省一监服刑。为抚养年幼的女儿和儿子,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只身到温州打工。
    谢丽燕出了车祸,最先知道的是村主任郭土根。当晚,郭土根立即带上钱赶到医院,为谢丽燕办好了急救和住院手续,并通知了她的亲戚。
    谢丽燕伤情非常严重,松阳人民医院全力抢救,然而小丽燕依然昏迷不醒。医生无奈地对谢丽燕的母亲说,如果再过几天仍不能苏醒,那么女孩就会有生命危险,最好的结果也是成为植物人。眼看着美丽的花季少女正面临死神的威胁,家人和医护人员心急如焚。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有人建议:“电视和杂志上不是说长期昏迷的人有被最亲密的人唤醒的,能不能试试看?”这句话有如一道救命符,启发了人们。医生高兴地说:“可以试试看!”可谢丽燕的母亲却面有难色,因为孩子的父亲正在监狱服刑,监狱能放他出来看望女儿吗?就算监狱同意,办手续也要花时间,能赶得上救治小丽燕吗?踌躇许久,她对郭土根说:“和监狱联系一下,看能不能让友松回来一趟,丽燕最想他爸爸了。”
    7月21日晚,谢友松接到家中电话:女儿11天前出了车祸,现在仍然昏迷不醒。家人和医院希望他能回来一趟,配合医院抢救,或许小丽燕还有生还的希望。
    谢友松顿时如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马上飞到医院。可他担心监狱能同意一个服刑人员回家吗?办手续来得及吗?第二天一早,谢友松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将女儿受伤的情况报告了监区领导。四监区教导员赵坚、副监区长洪小明在核实了情况后,立即向监狱有关领导作了汇报。“救人?应该放行!”监狱领导吴旭峰等人当即表态。
    人命关天!谢友松早一分钟到达女儿身边,小丽燕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监狱一路绿灯,用最快的速度为谢友松办理出监探亲手续。
    与此同时,得知谢友松家中困难的赵坚教导员和洪小明副监区长动员监区民警为谢友松捐款,并带头捐了款。谢友松家中遭遇不幸的消息在监区传开后,四监区的服刑人员也纷纷慷慨解囊,自愿捐款的人络绎不绝。不多久,就募集了2500元钱。
    就在监狱为了挽救小丽燕的生命全速运作时,监狱外的人们也没闲着。下午3时,村主任郭土根带着北山村、西屏镇派出所和松阳县人民医院的证明赶到了省一监。有了这份证明,谢友松的出监探亲手续就算办全了。“还等什么?出发吧!”下午5时,轿车载着谢友松等人,驶出了一监的大门。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当晚8时,谢友松一行人赶到了松阳县医院。望着病床上的女儿,谢友松又心疼又着急,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他轻轻拉起女儿的手,呼唤着:“燕子,燕子,爸爸回来看你了!你知道吗?你能听到吗?”整整一夜,谢友松都这样陪伴在女儿身边。
    23日清晨7时,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小丽燕失去血色的脸上。看着依旧昏迷不醒的女儿,一夜未眠的谢友松心如刀绞。他一边为女儿洗脸,一边轻声地说:“燕子,爸爸在给你洗脸,你知道吗?”一旁的谢妻也跟着问:“燕子,你爸回来看你了,你知道吗?”突然,刚刚还纹丝不动的小丽燕微微动了动,含糊地吐出三个字:“知……道……了。”
    在场的人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你快叫一声爸啊!”谢妻喜极而泣。
    小丽燕仍紧闭着双眼,但周围的人们清晰地听见她的声音:“爸!”
    谢友松的泪水夺眶而出!他紧紧抱着女儿,号啕大哭。
    人们被震撼了!所有人的眼里都噙着热泪。死神在亲情和社会各界真情关爱的合力阻击下,退却了!
    截至本文发稿时,谢丽燕已经脱离了险境,恢复了意识,正在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谢友松对记者说:“我将永远铭记监狱、政府和社会对我这个服刑人员的关爱。我会用实际行动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出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回报社会对我女儿的挽救之情。”